昭通市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审议各项决议草案 郭大进参加 王斌主持
- 编辑:5moban.com - 18高昂的价格使得9月的新增光伏装机量出现下滑,仅为3.51GW,较8月的4.11GW环比下降14.6%
在硅片、电池片和光伏组件企业大幅扩产的同时,硅料企业现虽有扩产计划,硅料产能增长相对缓慢,加上部分硅料企业产量受当地限电影响,下游环节需求仍然大于上游硅料供给。通威股份营业收入467.00亿元,同比增长47.4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9.45亿元,同比增长78.38%
换个角度看,此轮硅价上涨暴露了光伏行业发展的短板,或可将这一短板转变为机遇。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不久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则认为,需要辩证地看待硅料价格上涨,过去十年多晶硅料行业的投资成本、沉没成本、投资收益相对来说比较有限,也正因如此,供需在这个时间点出现了缺口,但有了新的资本投入、新的规模出现,下一轮的成本更低、规模会更大。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2021年上半年多晶硅产量23.8万吨,同比仅增长16.1%,而硅片、电池片、组件扩产增速快,分别同比增长40%、56.6%、50.5%,远快于硅料的扩产速度。硅料价格上涨加上竞争相对激烈,中下游企业成本上升,利润因此遭到侵蚀。光伏平价叠加原材料价格高企或可以挤压低效落后产能的生存空间,而通过管理和技术进步实现降本促效的企业得以发展,从而促进产业升级。
9月30日,隆基股份、天合光能、晶澳科技、晶科能源、东方日升5家企业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光伏组件市场健康发展的联合呼吁》称在硅料价格一路飙升的情况下,很多已签订的组件订单将陷入严重亏损,恳请国家相关部门能从政策上灵活部署,引导企业避开年末抢装潮,并呼吁有效抑制原材料价格的无序上涨和恶性竞争。大全能源营业收入为83.05亿元,同比增长177.1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4.73亿元,同比增长799.73%。2021年6月30日,通威股份发布公告,规划在乐山市五通桥区新增投资建设年产2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总投资预计为140亿元;其中一期投资预计70亿元,计划2022年12月底前投产;二期项目根据市场及光伏产业发展情况择机启动。
2012年2月初的相关报道显示,全国已投产的多晶硅企业为43家,仅剩7-8家企业尚在开工生产,即有80%企业已停产。2007年9月,为了摆脱国际硅料巨头的定价权控制,英利集团掌门人苗连生展现出了自身的强硬与骨气,带领11个人组成了筹粮处,打算自建粮库六九硅业。2008年8 月,一期2500吨多晶硅项目扩建;2009年10月,扩建项目正式投产。2013年,刘永行把目光聚焦在了光伏产业,并带领东方希望进入了上游硅料领域,从事多晶硅生产。
其中,92%的收入来自硅片业务,8%来自硅料业务,坐稳世界硅王宝座。2020年10月18日,保利协鑫在四川乐山10万吨颗粒硅项目正式开工,一期6万吨产能预计将在2022年2月投产,全部产能2022年底达产,届时保利协鑫仅颗粒硅年产能就将能达到20万吨。
2007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率先重创各个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然后蔓延到欧美光伏市场。可惜后来公布的结果证实:六九硅业成本高达60美元/公斤以上,而且每季度最多只能产出几十吨。现今甚至或将通过多晶硅业务挽救整个集团的命运。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上半年,中国境内已建、在建或拟建的多晶硅项目已有50家之多,已建成产能接近6万吨,总建设规模逾17万吨,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
2008年,多晶硅价格直奔500美元/公斤,中能收获颇丰,税后利润达25亿元。2021年,全球硅料预计产能约53-55万吨,按照2020年各企业的产能计算,此五家企业产能占比超70%。雪上加霜的是,2011年,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影响、打击中国光伏产业,美国率先发起了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双反调查,欧盟随后跟进,对中国光伏企业苛以重税。自身没有开展多晶硅业务、但与欧美硅料企业签有十年长单的尚德,率先从顶峰跌落。
凭借着彼时还在高位的多晶硅价格,徐家父子成功抢占了硅料市场。2005年春天,当第一时间知道欧洲某公司转让多晶硅技术的消息时,两人马上飞赴欧洲展开洽谈。
2012年,产品滞销加超百亿元的重大投资错误,赛维负债总额已经攀升至270亿元,负债率突破100%,公司开始大量裁员。2013年以后,随着政府扶持力度加强,国内的光伏产业也迎来了飞跃式发展。
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保利协鑫实现营收179.39亿港元、毛利38.94亿港元,归属于股东的利润为8.26亿港元。回望2021年过去的时间,通威股份最高市值破2000亿,新特能源正在筹划境内上市事项,大全新能源成功登陆A股,保利协鑫11月1日港交所复牌然而2021年,多晶硅企业的精彩绝非如此。该项目总投资额为40亿元,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基地。1995年,刘永行四兄弟明晰产权,进行资产重组。十年前曾让多个光伏巨头栽倒的多晶硅,十年后正在成就另一批光伏巨头。多晶硅崛起2011年,一个改变中国光伏行业格局的年份。
多重打击之下,我国多晶硅行业陷入大规模停产的境地。而后又有着收购高佳太阳能,以及在常州、无锡、苏州等设立硅片厂的举动。
2002年,分家后的刘永行带领东方希望集团正式进入第二主业铝电复合体产业,分别在包头、山东、河南等地建设年产规模百万吨的电铝项目和氧化铝项目。2007年,隶属于永祥股份的四川永祥多晶硅有限公司宣布成立,计划建设年产1000吨多晶硅项目;2008年2月,通威股份以1.91亿元的价格收购了通威集团与巨星集团合计持有的永祥股份50%股权;2008年9月,首期多晶硅项目正式投产。
此后几年,擅长资本运作的朱共山又通过全球第二大的光伏电站运营商协鑫新能源以及排名前十的光伏组件生产商协鑫集成,构筑了自己的光伏帝国。多晶硅的沉寂尚德、赛维倒下,英利衰落,中能硅业不但 活了下来,而且越做越大。
公司计划在未来三年保持年均50%左右的产能增速,拟在2024年底前实现高纯硅料总产能27万吨/年。如果真能保持如此成本,即便当时的多晶硅价格已不足50美元/公斤,英利仍然可以保持50%左右的利润。同样是在2010年,通威集团将永祥股份重新划归旗下。从2012年上半年起,尚德平均每天亏损1000万元,股价从90美元一路跌破1美元,在采取多种方式自救无果后, 2013年3月20日其被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破产重整。
这一年,因为上马多晶硅项目而陷入困境的中国新能源首富彭小峰,疲态尽显,最终没能带领江西赛维LDK走出寒冬;这一年,民营电王朱共山创建的保利协鑫,技改扩建了三条1.5万吨多晶硅生产线,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多晶硅原料生产企业,并在其后的九年时间里一直保持着老大的位置。到2010年底,协鑫硅片产能达到3.5GW,成为全球最大硅片生产商,成功将多晶硅价格暴跌的危机转化成下游硅片业务的机遇。
硅料巨头的起步大全集团董事长徐广福与其子徐翔就是如此。刘永行,四川省新津县人,出生于1948年。
进而国内有了后续的多晶硅建设狂潮。随着需求的疲软,从2009年开始,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多晶硅价格从最高500美元/公斤迅速跌回2005年的40美元/公斤。
作为民营企业进军中国热电领域的第一人,有着民营电王之称的朱共山,当然也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1968年从西华大学毕业后,与其他三兄弟从孵鸡、养鹌鹑开始创业,1991年,四兄弟在成都组建东方希望集团,刘永行任董事长。中国光伏行业中的巨头企业,遭遇也不尽相同。据报道,当时客户唯恐买不到多晶硅而提前支付的订金高达20亿。
2021年4月,新特能源母公司特变电工宣布,拟投资12.65亿元用于新特能源及多晶硅技改项目,完成后可让其多晶硅产量提高至10万吨/年。2006年前后对于中国多晶硅企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
多晶硅的复苏时间总是能改变很多东西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欧盟不得不降低补贴力度,欧洲光伏市场快速萎缩。
中国光伏行业中的巨头企业,遭遇也不尽相同。可惜后来公布的结果证实:六九硅业成本高达60美元/公斤以上,而且每季度最多只能产出几十吨。